据海关发布消息,不久前,海关总署署长、党委书记俞建华到福建省调研。俞建华强调,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,以科技创新为支撑,加快建设智慧海关,提升守国门、促发展能力;筑牢口岸检疫防线,筑牢口岸生物安全屏障;对进出口数据造假“零容忍”,严厉查处虚假贸易,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。
图源:pexels
公开信息显示,海关总署以及各地海关一直都在严打严查虚假贸易,打击因虚假贸易骗取财政专项补贴的行为。那究竟何为“虚假贸易”?“虚假贸易”又有哪些危害?海关会如何监管“虚假贸易”?
何为“虚假贸易”?
从字面上理解,“虚假贸易”是没有真实的商品买卖贸易背景,买卖双方制作虚假购销合同,制造虚假发票、货运单据等资料,进而骗取出口退税、骗取出口补贴的贸易行为。
“虚假贸易”存在哪些危害?
▶ 骗取地方政府补贴,导致很多真实贸易商得不到补贴,引起更多热钱流入,容易造成通货膨胀。
▶ 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数据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指标,是对经济形势判断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,虚假贸易会严重影响党中央、国务院对经济贸易形势的研判和决策。
图源:pexels
警示与提醒
鉴于上述的危害,加上海关总署对进出口数据造假“零容忍”的态度,笔者认为海关很快就会有专项行动,对非正常贸易“买单进出口”的货物会重点监控,严查严打。笔者分析认为大概会采取以下几点措施:
1、根据风险系统的分析,加强对有虚假贸易风险报关单的重点审核,必要时实施布控查验;
2、加强对有虚假贸易风险的重点商品价格监控和分析,向风险管理部门提出风险信息。对于存在价格风险的,及时开展跟踪调查进行价格认定;
3、根据下达的布控指令和提供的风险信息,对有虚假贸易风险的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查验,实现精准打击。
4、根据线索指引,结合风险分析结果,适时组织开展贸易调查或者专项稽查。
5、对查获案件中发现的有虚假贸易风险的信息和风险点,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管控;涉嫌走私犯罪的则依法处置。
有进出口活动的企业,唯有企业人员及时知悉并理解海关政策法规,才能有效规避关务风险,避免掉进“不懂法”、“被误导”、“不重视”产生的风险泥潭里。
人员异动频繁、员工队伍年轻化的企业,定期/常态对关务及进出口领域的员工进行“海关法律法规”培训正变得重要。
将法规政策与实务相结合的培训服务,会助力进出口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活动,让企业员工培训变得更高效与节省。
作者:刘声远